人工智能教育正邁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藍皮書》:人工智能教育或成“課后服務”重要補充

2022-03-25 07:33:39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哆啦  

  多知網3月25日消息,日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騰訊舉辦了“人工智能教育研討會暨《人工智能教師能力標準(試行)》、《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藍皮書》成果發(fā)布會”。

  其中,《人工智能教師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明確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師應具備的18項基本技能標準,為各地開展人工智能教師培訓、評價等提供了參考依據;《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是基于對全國25個省市的中小學校長、教師和學生問卷抽樣調查權威推出,旨在為未來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提供有效路徑參考。

0藍皮書圖片1.png

  專家評議:培養(yǎng)適應智能社會要求的人才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學習方式。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教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人工智能課程也逐漸成為中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處處長任昌山指出,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示范應用取得了較大進展,人工智能教育正邁入新的發(fā)展階段。《標準》和《藍皮書》的發(fā)布,對勾勒人工智能教育的現狀、指導人工智能教育實踐具有著重要意義。希望研究機構和專家能夠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的原則,廣泛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探索,推動數字時代背景下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

  當前,人工智能、5G、大數據與教育加速融合,推動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數字化快速演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主任、中國互聯網協(xié)會智慧教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雷鳴宇結合信通院正在開展的工作,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慧教育發(fā)展提出了三點展望:一是提質增效,積極用好網絡基礎設施;二是示范引領,培育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融合的典型應用;三是注重交流,共同挖掘智慧教育的場景和需求,促進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

  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未來教育專委會副會長吳砥對《標準》給予了肯定。他指出,此前國內對于人工智能教師的能力、標準長期缺乏統(tǒng)一標準。“本次發(fā)布的《標準》,站位很高,系統(tǒng)性很強,具備比較好的實操性,為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隊伍建設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有利于解決人工智能課程教師能力教學欠缺的問題。”

  藍皮書:人工智能教育成“課后服務”重要補充

  為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更全面地了解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和技術賦能教育的現狀,騰訊教育和騰訊研究院聯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歷時半年對全國25個省市的16萬學生、2萬多教師以及1000多名校長展開問卷調查,并以此為基礎,編制了《藍皮書》。發(fā)布會現場,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顧小清對《藍皮書》作了詳細解讀。

  《藍皮書》指出,目前受訪學校的信息化硬件設備總體情況較好,但相關的軟件系統(tǒng)還較為欠缺。超半數的受訪學校已開設或正在籌備人工智能教育教學活動。而隨著“雙減”政策落地,人工智能教育正成為多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豐富“課后三點半”服務的重要組成,尤其中部地區(qū)最為突出,超過85%的學??紤]將人工智能教育引入課后服務。

  教師整體認可人工智能教學工具的價值。學生普遍愿意使用人工智能學習工具,并希望獲得個性化評估與輔導。同時,對于學習形式,課外活動、競賽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最受學生們歡迎。

  調查發(fā)現,當前,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主要集中在1周1課時。經費不足、缺乏專業(yè)師資、無技術條件支持是阻礙課程開設的主要因素。中小學校中參與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教學活動的教師數量較少,專門教授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師更是寥寥無幾。人工智能課程教師中,僅有三成左右在高等教育階段接受過人工智能教學的相關課程培訓。

  綜觀人工智能教育發(fā)展現狀和主要問題,《藍皮書》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重點考慮:一是構建公平而有質量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二是提高教師應用人工智能教育技術的能力;三是推動學校教育評價改革,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藍皮書》中關于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現狀的一些重要發(fā)現:

  目前受訪學校的信息化硬件設備總體情況較好,并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智能設備,但是人工智能技術教育應用的相關軟件系統(tǒng)還較為欠缺。

  受訪校長認為教師最需要的外部支持是為教師創(chuàng)造在教學中使用人工智能產品的文化氛圍;其次是為教師配置成熟的人工智能教學應用產品;再次是增加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人工智能產品的激勵機制等。

  大多數受訪校長表示學校管理者都愿意通過設立“教學服務團隊”、“邀請人工智能專家提供指導”等渠道為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應用提供支持。

  本次受訪的校長們對人工智能技術在學校管理方面的應用滿意度較高,并且愿意繼續(xù)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學校中的進一步應用。

  目前最阻礙教師在教學中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因素是缺乏成熟的智能產品、以及配套的資源與服務,其次是中小學中缺乏對一線教師進行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的系統(tǒng)培訓。

  受訪教師們對人工智能在教學中的應用較為滿意,認為在教學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自信心,但同時也反映出人工智能產品操作困難的問題。

  許多受訪教師反映,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應用中可能導致師生的個人信息泄露或被監(jiān)視等問題,導致師生在使用人工智能應用時缺乏安全感,因而校長對搭建校園安全預警防范系統(tǒng)的態(tài)度較為強烈。

  僅有不到一半的受訪學生使用過人工智能學習工具輔助學習,使用過相關工具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利用人工智能學習工具自主獲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大部分受訪學生認為通過智能評價系統(tǒng)從不同角度分析學習數據所展示的學習評價能精準反映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習有很大幫助。并且期望智能學習工具能夠基于問題給予學生詳細的解析思路和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配備相應的講解視頻,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大部分受訪學生都對人工智能教育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愿意使用人工智能學習工具,并認為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會促進學習。

  能力標準:為人工智能教師培訓及評價提供依據

  基于《藍皮書》的調研結果,專家組指出,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和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當前中小學實施人工智能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此背景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與騰訊教育聯手,共同推出了《標準》。參考國內外相關政策及標準文件,并結合我國人工智能教育發(fā)展實際,從人工智能理解與意識、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問題解決、教學實踐、倫理與安全等6個維度提出18項基本技能要求,為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師培養(yǎng)、評價等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對《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她指出,《標準》明確了人工智能教師應當具備的技能,希望這一標準的制定,能夠成為今后開展人工智能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指南,也可以作為人工智能教師培訓以及評價的標準。

  作為《標準》的聯合制定方,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表示,未來是人工智能的時代,騰訊教育一直在積極探索青少年人工智能的普及。騰訊教育將繼續(xù)加強與學術研究機構的合作,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進規(guī)范標準的落地實施,發(fā)展有溫度的人工智能教育,幫助更多的人工智能教師提升專業(yè)能力,助力更多的青少年成長為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新人才。

  推動AI教育提升學生素養(yǎng)

  事實上,當前國內已有很多地區(qū)和學校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走在行業(yè)的前列:今年3月,溫州就將人工智能教育全面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發(fā)布會上,溫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朱景高受邀,分享了溫州在中小學推廣人工智能教育的經驗成果。

  據朱景高介紹,溫州市以“五個一”工程為抓手,通過構建區(qū)域人工智能教育大平臺、三“三”體系(三階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十百千”三層次人工智能教師培養(yǎng)體系、“校師生”三維度AI素養(yǎng)評價體系),推進人工智能基礎建設和示范引領工程,打造“五位一體”人工智能教育生態(tài)體系。

  目前,溫州人工智能云平臺建設基本完畢,并引入騰訊人工智能教育平臺,定制開發(fā)全市人工智能管理系統(tǒng),在全域推廣使用。全市已有188所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建設,線上線下完成2000余名教師參與人工智能理論、技術實操、項目化設計等內容的培訓。接下來,溫州還將出臺《青少年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人才聯合培養(yǎng)計劃》,舉辦青少年人工智能追夢營活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發(fā)布《標準》和《藍皮書》,騰訊教育均作為聯合制作方參與了調研和編寫工作。近年來,騰訊教育依托旗下騰訊智啟AI教育團隊,將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教育資源送往數千所中小學校園。同時,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舉辦諸多人工智能主題活動和賽事,激發(fā)師生科學學習的興趣。

  騰訊研究院智慧產業(yè)研究中心主任吳朋陽表示,在人工智能教育實踐過程中,騰訊堅持以國家相關標準作為指引,形成了1、2、3體系:1個核心標準,把國家信息技術課標,轉化為AI的感悟、認知、體驗、創(chuàng)造4個層次分層遞進式的教學標準;2個情景化平臺,包括編程平臺和實驗平臺,把AI課和德智體美勞五育課結合,打造基于AI的素質教育大學科;3維多元評價,包括課上、課后和校外,讓評價能更綜合地反映教學成效。“未來,騰訊將與學術研究機構緊密合作,與一線教育局、學校聯手,以促進AI時代的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目標,圍繞教材、課程、師訓、賽事活動等打造一站式的高質量中小學AI教育方案,使得學校有抓手,教師有能力,學生有成長。”